新闻
-
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开展首日,白马馆人气爆棚 签...
3月28日,2023春季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下简称“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引领2023年全国时尚潮流新趋势,为服装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作为全国十大专业市场携手众...
-
上海:倾听“青春合伙人”的金点子
很多上海年轻人,都乐于向政府部门提建议。来自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该办公室成立两年来,共收到市民建议意见超过16万条,其中投入到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的建议中,80后、90后所提建议占比超五成。 ...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
3 月 24 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养生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3 年“结合医学”养生学学术年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召开。会议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本领域各专业的权威专家云集,从音乐、茶...
-
两路10千伏“绿色通道”直送上海东站,接电提速20%
3月25日,上海市重大工程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开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收到项目用电申请商办函后,仅用时64天就完成了全部两路10千伏临时施工建设用电送电,比同等体量临时用电接电提速20%。 上海...
-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
3月23日,“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今日,杨浦区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4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加入杨浦区“最美退役军人”的阵营,又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时光里定格,又有一群可爱的老兵走...
财经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3月22日,《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韧性增强,呈现回稳向好趋势。 根据公报披露的数据,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
“上海2035”首轮国土空间近期规划发布 土地高质量利用成关键
发布时间:2021/09/02 新闻 浏览:126
《上海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2025年)》昨天对外发布,这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获批后的首轮国土空间近期规划。
总目标凸显“新”意。至2025年,上海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在此基础上,《近期规划》从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三个维度细化分目标。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185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为20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50万亩,深化推进土地高质量利用。
加快形成市域空间新格局
在总体空间发展格局上,《近期规划》立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建设的视角,优化上海市域空间,强化国土生态安全底线,统筹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市域空间新格局,以高质量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保障近期任务目标落实。
主城区要提升能级和对外辐射能力,以中央活动区建设带动辐射能级跃升,以城市副中心开发带动中外环区域发展,以主城片区功能提升促进空间结构优化。
加快新城向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目标发力,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推进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经济活力和能级,建设独立完善的综合交通系统,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能级和水平,建设智慧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
《近期规划》还强调,推进东西两翼国家战略承载区的高质量建设,以临港新片区和张江科学城为核心,加快浦东开放创新板块功能建设;以虹桥商务区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核心,加强西部开放绿色板块功能协同。
同时,推动南北两侧金山、宝山地区转型升级,推动金山地区成为“上海制造”重要承载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区,宝山地区要搭建起上海北部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基本框架。
围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将大力实施“生态+”和“+生态”发展战略,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碳中和示范区,构建生态和谐自然、乡村有机舒朗、城镇紧凑集约的城乡空间格局。
新增住房重点向新城和城市副中心倾斜
围绕任务目标要求,《近期规划》强化了重点专项支撑。
锚固生态网络,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到2025年,基本形成“通江达海”的生态空间格局,推进主城区和新城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实施“千座公园”计划。森林覆盖率不低于1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以上。
优化住房和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近期规划》提出,要实现住房布局和结构双调整,健全可负担的住房供应体系,新增住房重点向新城和城市副中心倾斜。根据规划指标,新增住房中,政府、机构和企业持有的租赁性住房比例不低于20%;中小套型住房占总套数的比例不低于70%。同时,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实现85%;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数量达500个。
在综合交通方面,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基本确立新城独立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推进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超大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在具体目标上,到2025年,对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覆盖率达到85%;中心城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例达到35%。
为了保障近期各项行动任务、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实施落地,相关部门将从规划计划、用途管制、土地供应、执法监督等全流程,加强土地政策供给研究,合理确定土地供应规模,优化调整土地供应布局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