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第二届汉文化论坛文艺演出暨2023中国(徐州)汉文...
9月22日晚,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徐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汉文化论坛文艺演出暨2023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徐州国家5A级景区云龙湖畔举行。9月22日至11月中旬期间,围绕“多彩两汉 品味徐州”的...
-
自在非凡,独自‘净’彩:AUGER理容工具品牌新品盛典...
男士理容品牌AUGER,以其卓越品质和优雅设计,将于2023年9月8日于上海“复兴五库”举行主题为“本我,始于此刻“的新品上市发布会盛典。 **品牌背景和特点** AUGER作为百年知名刀具制造商贝印旗下的男士理...
-
今日发布!2023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9月22日开幕
9月15日上午,2023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发布会上宣布,2023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2日-11月中旬举办,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徐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多彩...
-
第七届成都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展在各社区热闹开展
今年年初,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2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精神引领、榜样引路,推进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展现新气象。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
松典影像:华为Mate60被称为“争气机”,中国制造到...
9月3日18时8分,华为Mate 60 手机正式全渠道开启全款销售。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华为门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争相购买。许多人表示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消费者排队购买手机的现象了,看来并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
财经
-
GTC泽汇资本放眼全球 用实力吸引投资者
迪拜是中东最富裕的城市,这里不止有七星级的帆船酒店、世界第一高楼、全球最大购物中心,还是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拥有非常发达的金融体系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也是GTC泽汇资本将办公地点设在迪拜的主要原因。...
-
跨境直播风起,标杆国货扎堆上阿里国际站:白猫海...
标杆国货品牌正扎堆上阿里国际站,像人们熟知的上海国货企业白猫,借助阿里国际站的超级星厂牌活动,白猫1周海外需求量环比增长4倍多。马来西亚客户在直播当晚,就下了样品单。 据了解,在近期白猫做的一场跨...
-
2022年上海券商共保荐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2245亿元
4月7日,上海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证券经营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上海证券经营机构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年共保荐了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规模2245亿元,主承销...
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 上海传统老工业基地脱胎为“艺术腹地”
发布时间:2021/08/05 新闻 浏览:199
将城市之中的“最佳景观位”留给公共艺术。这是宝山区,上海传统老工业基地在面对城市更新转型时,紧扣“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而探索走出的一条独特路径。
宝武集团下属原不锈钢厂地块,散布着大量型钢厂房和工业遗存,收藏着独属于钢铁工业的炽热记忆。距厂房不远,天然河道蕰藻浜,连接着吴淞和南大等创新集聚区。
未来,这处工业遗存将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一个“引爆点”——前不久,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项目正式入驻于此,不仅将输出“美好营造”的能力,也将借由开放式大学校区与周边科创园区、居民社区互融互通,培育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都市新空间,全面推动艺术软实力、科创硬实力互动并进、相得益彰。
空间重塑:为工业遗存注入艺术气质
放眼全球,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部,老旧住宅林立,加工产业众多。时光磨砺下,老电厂渐失光彩。但这片区域却因入驻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而“满盘皆活”。美术馆带来的人文气息、艺术溢出,更引发了一场区域整体更新,这里变身为“艺术腹地”,并在专业领域内颇具声名。
这,让上海吴淞老工业基地看到了自身“蝶变”的新路径。
数年前,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弗朗西丝·莫里斯抵沪造访吴淞老工业基地。她由衷感叹:“这里庞大的旧厂房简直是艺术改造的绝佳载体。”
与莫里斯一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几乎也一眼相中了这片老厂房。曾成钢说,选址之时曾有过一番讨论。但他始终认为,老厂房的形态特点十分适合艺术化改造,一体成型的硕大厂房,正暗合了美术领域“一笔画世界”的审美志趣。改造中,他始终坚持,要充分保留原有厂房结构。特别是,留住那些工业气息十足的标志性元素。
与泰特现代美术馆一样,主校区计划留存工业时代的重要标识——烟囱。在设计师巧手之下,烟囱的物理形态完整保留,并被赋予全新功能——通风气楼。由此,整座建筑也将变得更绿色、低碳。
文化再生:卸掉条条框框专业数量“翻番”
“世界一流城市,必有一座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入驻并改造这片工业遗存,也给老牌美术学院未来的专业新发展带来延展与可能。
根据规划,该项目用地面积约12.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未来将容纳4000名学生。“建成后,不仅学生数量将翻番,专业数量也将翻番,”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岭山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在现有专业基础上,该校区计划新增实验艺术、城市设计、产品设计、文物保护等专业。在王岭山看来,城市设计对城市长远发展、软实力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为了让设计感、时尚潮、文艺范儿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涌动,就需要打造更多“城市家具”,并兼具功能必备品和耐看艺术品的双重属性。
过去,美术学院的培养方式主要以细分专业为主。但面对对象更广、种类更复杂的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王岭山认为,“打开人的想象力”至关重要。宏伟感十足的工业厂房结合众多跨学科、跨专业的工作室,可以帮助人们卸掉条条框框,寻到日常生活中更丰富多元的艺术表达方式。
互融共生:既是“专业课堂”也是“美育学堂”
开放无界的新空间新载体,激发起了人们的无限想象力。美术馆与教室毗邻而居,既是师生们的“专业课堂”,也是周边居民们的“美育学堂”。改造方期待,这里的艺术空间“会呼吸”,24小时都能“攒人气”。
城市中,从美术馆、博物馆到咖啡馆,一个个新立起的网红地标吸引着游人打卡留念。但王岭山发现,个别地方与周边居民区尚存在“割裂感”。“就像是涨潮退潮,游客来了人气旺,走了就瞬间冷清。”他认为,一个真正能与本地社区相融的艺术地标,才更有生命力、更加温暖人心。
以蕰藻浜为界,南岸分布着大量老旧居民区,作为配套项目,未来还将有至少两条地铁线路以及一条新辟的市政马路横穿校区而过,串联起校区、园区、居民区,助推艺术创新社区的建设,让关于美的、关于创新的各类要素,加速集聚,活力竞相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