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开展首日,白马馆人气爆棚 签...
3月28日,2023春季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下简称“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引领2023年全国时尚潮流新趋势,为服装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作为全国十大专业市场携手众...
-
上海:倾听“青春合伙人”的金点子
很多上海年轻人,都乐于向政府部门提建议。来自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该办公室成立两年来,共收到市民建议意见超过16万条,其中投入到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的建议中,80后、90后所提建议占比超五成。 ...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
3 月 24 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养生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3 年“结合医学”养生学学术年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召开。会议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本领域各专业的权威专家云集,从音乐、茶...
-
两路10千伏“绿色通道”直送上海东站,接电提速20%
3月25日,上海市重大工程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开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收到项目用电申请商办函后,仅用时64天就完成了全部两路10千伏临时施工建设用电送电,比同等体量临时用电接电提速20%。 上海...
-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
3月23日,“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今日,杨浦区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4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加入杨浦区“最美退役军人”的阵营,又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时光里定格,又有一群可爱的老兵走...
财经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3月22日,《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韧性增强,呈现回稳向好趋势。 根据公报披露的数据,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老年大学常常“一座难求”
发布时间:2021/12/08 教育 浏览:132
养老话题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终身教育”潜力无限
【现实挑战】“新老年”群体愿意在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上加大投入,老年大学常常“一座难求”,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应对策略】国务院提出将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有望开展线上教育;推动社会“内部”老年大学向社会开放办学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将筹建国家老年大学,并且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消息一出,社交网络平台的讨论就炸开了锅:有期待送爸妈去上学的年轻人,也有老年朋友期待自己去上学;90后也来凑热闹,希望提前为老年生活做准备;还有老年朋友期待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为其他老年朋友的生活增添乐趣。
国家老年大学有望发展线上课程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愈来愈多老年朋友成为有钱有闲的“新老年”群体,他们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更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11月发布的《意见》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方面格外吸睛: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部门等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据了解,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面向全国开展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是邓小平在1978年亲自倡导并批示创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其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要求其建成我国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和灵活教育的平台、对外合作的平台。“终身教育”成为这所大学的关键词。
而近年来,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也成为老年朋友学习的新途径。今后,老年大学的学习课堂绝不局限于线下。
老年大学都教啥?课程丰富远超想象
许多人印象中我国老年朋友的晚年生活,应该是含饴弄孙、养狗逗猫、跳广场舞……但如今中国老年朋友在遍地开花的老年大学里已经学会各种新技能,从“技术宅”华丽转变为“时尚范”,肚皮舞课、手风琴课、智能手机培训班……他们通过各类特色课程,拥有了炫酷的晚年生活。
1983年,中国创立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此后哈尔滨市老年大学等相继成立,老年大学开始在各地兴起。
而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也愈发丰富多彩,教学项目远比想象中的多。比如“资历”较老的江苏省淮安市老年大学创办于1989年,如今设有10个学院,开设55门课程: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玩转智能手机、能侃旅游英语……这些老年大学课程竟都上过热搜。西安一老年大学开设化妆课,吸引许多阿姨报名,班上年龄最大的学员70多岁。南京一老年大学开设智能手机课程,年龄最大的老人94岁,学员刚开始对手机很蒙,现在基本都会操作了。今年11月,上海市也宣布将推出老年大学“倍增计划”,鼓励各区新建一所以“数字化、特色化”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老年大学,到2025年将建100个老年智慧学习场景,创建100个老年智慧学习品牌,开展1000名助老智慧学习骨干教师培训。
此外,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兴起,也提高了老年朋友获取教育资源的可及性。教育部门分期分批确定180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其中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建立四级教育网络。
如今的老年教育呈现多元化为导向,内容从过去的以绘画、摄影、戏曲、健身等休闲娱乐为主,到金融理财、数字技术、电脑网络等知识技能型转变。经历疫情,老年朋友逐渐学会使用微信等App,这些改变使得在线老年教育成为新宠儿,养老管家等大批创业企业集中进入线上老年教育领域丰富老年教育市场。
资金资源不足 老年教育仍有缺口
如今,国人的养老消费已经由生活必需型向发展型、参与型、享受型转变。“新老年”群体愿意在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上加大投入,导致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常有老年朋友报不上名,急需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参与,来满足老年朋友的教育供给。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而据全国老龄办统计,全国现有老年大学70951所(不含远程教育机构),在校注册老年学员1088.2万人(不含网络学员)。与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和旺盛的老年教育需求相比,老年大学的教育培训课程仍供不应求。
那么老年大学出现缺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京市一所老年大学的负责人曾表示,该校一半支出依赖财政拨款,一门课一学期300元的学费,并不足以覆盖成本。很多街道办的老年大学是免学费的,属于公益事业。
除了资金问题,我国老年教育还存在资源供给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终身教育观念落后,老年教育专业人才欠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部门协调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老年教育需要从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投入,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机构多主体合力共建转变。
目前,已有城市开始新的探索。比如,宁波江北区探索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出台《关于江北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建立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再比如,山西老年大学已联合政府部门、社区和高等院校等创办5所分校和1个教学点。
相信随着相关政策推进,全国将有更多城市、更多社会爱心力量参与到老年教育建设中,发展银发经济,助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创造老年数字生活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