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第二届汉文化论坛文艺演出暨2023中国(徐州)汉文...
9月22日晚,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徐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汉文化论坛文艺演出暨2023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徐州国家5A级景区云龙湖畔举行。9月22日至11月中旬期间,围绕“多彩两汉 品味徐州”的...
-
自在非凡,独自‘净’彩:AUGER理容工具品牌新品盛典...
男士理容品牌AUGER,以其卓越品质和优雅设计,将于2023年9月8日于上海“复兴五库”举行主题为“本我,始于此刻“的新品上市发布会盛典。 **品牌背景和特点** AUGER作为百年知名刀具制造商贝印旗下的男士理...
-
今日发布!2023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9月22日开幕
9月15日上午,2023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发布会上宣布,2023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2日-11月中旬举办,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徐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多彩...
-
第七届成都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展在各社区热闹开展
今年年初,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2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精神引领、榜样引路,推进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展现新气象。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
松典影像:华为Mate60被称为“争气机”,中国制造到...
9月3日18时8分,华为Mate 60 手机正式全渠道开启全款销售。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华为门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争相购买。许多人表示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消费者排队购买手机的现象了,看来并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
财经
-
GTC泽汇资本放眼全球 用实力吸引投资者
迪拜是中东最富裕的城市,这里不止有七星级的帆船酒店、世界第一高楼、全球最大购物中心,还是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拥有非常发达的金融体系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也是GTC泽汇资本将办公地点设在迪拜的主要原因。...
-
跨境直播风起,标杆国货扎堆上阿里国际站:白猫海...
标杆国货品牌正扎堆上阿里国际站,像人们熟知的上海国货企业白猫,借助阿里国际站的超级星厂牌活动,白猫1周海外需求量环比增长4倍多。马来西亚客户在直播当晚,就下了样品单。 据了解,在近期白猫做的一场跨...
-
2022年上海券商共保荐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2245亿元
4月7日,上海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证券经营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上海证券经营机构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年共保荐了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规模2245亿元,主承销...
家门口的“宝藏空间”让上海更温馨
发布时间:2021/09/26 新闻 浏览:174
3D打印艺术装置“云”。
关于一座城市的美好感知,在“圈”里落细落实,上海已持续探索了七年。
2014年,上海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即在市民15分钟步行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2016年发布全国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细化一系列参数,使“开门七件事”的便利性更为具体;2019年起选取15个试点街道全面推动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三年行动。目前,上海已完成180余个项目落地。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徐毅松介绍,在已有三年行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正着手制定《关于全面持续推进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实施意见》,接下来将全面推开“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本要求虽然一致,但各街区在落实时因地制宜、因需制宜,让公共服务更有温度地贴近民心。正在举行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展示的就是这一充分体现城市软实力、让市民引以为豪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生动实践。
助老,散发温度的智慧社区
不难发现,公共养老设施的建设是上海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重点谋划的内容之一。长宁区新华路街道60岁以上人口有2.2万,占户籍人口的36.9%,街道把注意力放在老年群体上。2019年12月,位于番禺路222弄50支弄6号的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启动运营,整体设计为海派风格,与新华社区的总体风貌和历史底蕴相呼应。为老服务中心设有长者照护之家、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护理站、居家养老服务站、认知症照护专区等,可提供助餐、助浴等20多项服务。
今年,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施智慧化改造升级,建设了智慧养老数字化集成平台与“新华惠老通”小程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全面整合各类养老资源,营造从智能门禁、智能测温、刷脸支付到语音呼梯、健康档案、防跌倒报警、全智能小屋、炒菜机器人等集安全防护、照护服务、健康服务、情感关爱等于一体的智慧全场景空间。同时,新华路街道以“15分钟社区养老生活圈”建设为抓手,开发制作了老年生活电子地图。老人只要轻轻一点,就能使用活动查询、活动预约、自动导航等功能,方便精准安排生活日程。
目前,公共养老设施已基本覆盖上海主城区所有街道,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社区老年人群可以享受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
更新,老地方焕发新潜力
微更新是空间的活化,更是社区力量的唤醒。“15分钟社区生活圈”既讲究设计,更讲究“社”计,最终让市民熟悉的家园更美更宜居。
曹杨环浜是普陀区曹杨新村的文化传承带、睦邻交往带和蓝绿生态带,全长2.14公里。作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点项目之一,打通断点是关键一步。在更新中,部分公共空间被释放出来,休憩区适当增加亲水平台,提高亲水性。环浜历史上有八景,贯通后,这里会增设多座步行桥。本届城市空间艺术季期间,环浜和沿河几座公园内将增添公共艺术作品,展现曹杨生息活力、四季美景。
在杨浦区四平路街道,这样的改变同样发生着。抚顺路上的口袋花园原有一圈不锈钢家具,不美观也无具体功能。改造后,两个动物滑梯增添童趣,还多了几把摇摇椅,成为小朋友们玩耍的天地。在保证原有绿化率的前提下,这里添加了跳房子区域,刷新了休憩小亭、栅栏,整个空间更明亮。苏家屯路才短短100米,经设计师艺术点化后,林荫道上散落着不少创意雕塑、城市家具,既给居民提供了休息区域,又美化了街景。
百姓事,“家门口”都搞定
社区生活圈,既是体现物质空间的设施圈、环境圈,也是凸显情感维度的邻里圈、社交圈。它的载体,是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综合体。
今年以来,位于徐汇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66梧桐院·邻里汇”不断升级,让周边居民进一扇门,做多件事。社区食堂、梧桐会客厅、家门口“四史”馆、汇治理议事厅、“大课堂、小舞台”等各类空间和服务精彩纷呈,更好满足市民多元化、个性化需要。每天各个时段,公共空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主题党课、公益讲座……这里宛如一处“宝藏”空间。目前,徐汇区已实现13个街镇“邻里汇”和306个居民区“邻里小汇”全覆盖。
同样,虹口区的市民驿站、闵行区的邻里中心、杨浦区的睦邻中心、浦东新区的“家门口”服务体系等,根据实际需求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综合服务品牌,并日益成为市民身边的多功能“公共客厅”。
生活便利性、文化多样性的社区建设,将重心下沉再下沉,更亲密触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15分钟社区生活圈”拉近了人与城市的心灵距离,让上海更温馨,让市民引以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