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长三角27城科创驱动力:上海领军,南京杭州苏州合肥列前五

新闻

北汽重卡数字孪生智慧工厂落成投产 北京重卡首台车下线即交付 北汽重卡数字孪生智慧工厂落成投产 北京重卡首台车...

3月28日,中国首个重卡数字孪生智慧工厂落成投产暨北京重卡首台车下线仪式在北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举行。...

  •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宝山4个项目获上海产学研合...

    第十四届“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日前揭晓并颁奖。在各区及相关市级部门选送的200余个项目中,有4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宝山区4个产学研项目榜上有名。其中,上海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海隆石油...

  • 居民“办事”不出小区!上海首个区试点个人政务远程...

    3月29日,如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个人政务服务?记者从静安区获悉,该区在全市首个试点的“静邻帮办”个人政务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目前已覆盖全区14个街镇的246个居委会。132项个人政务事项,...

  • 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开展首日,白马馆人气爆棚 签...

    3月28日,2023春季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下简称“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引领2023年全国时尚潮流新趋势,为服装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作为全国十大专业市场携手众...

  • 上海:倾听“青春合伙人”的金点子

    很多上海年轻人,都乐于向政府部门提建议。来自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该办公室成立两年来,共收到市民建议意见超过16万条,其中投入到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的建议中,80后、90后所提建议占比超五成。 ...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

    3 月 24 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养生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3 年“结合医学”养生学学术年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召开。会议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本领域各专业的权威专家云集,从音乐、茶...

财经

占全市GDP约13%,从业人员人均产出170万元,上海文创产业为什么强 占全市GDP约13%,从业人员人均产出170万元,上海文...

2022年上海文创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约13%,文创从业人员人均产出达170万元,凸显产业发展的韧性和活...

  • “京沪携手”,闵行在北京牵手“新伙伴”

      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会同闵行、虹口两区投资促进部门,在北京开展“双城合璧共创未来”2023上海·北京投资合作推介会,来自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领域的近200家在京企业...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长三角27城科创驱动力:上海领军,南京杭州苏州合肥列前五

发布时间:2021/07/08 新闻 浏览:193

 

科技创新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长三角27城的创新驱动力呈现什么特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报告(2020)(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驱动力呈现出四个等级层次:第一层次是上海,为领军城市;第二层次有南京、杭州、苏州、合肥4个城市,为核心城市;第三层次有芜湖、无锡、宁波、常州、南通、扬州、镇江7个城市,为重点城市;第四层次共有15个城市。

报告显示,2016至2020年,舟山的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排名提升幅度最大,上升5位;芜湖、马鞍山等安徽城市的排名也有较大幅度提升;盐城、台州、金华等排名则有所下滑。

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的空间分异特征表现在:一方面,上海、南京、合肥及其周边城市形成科技创新驱动力高值连片区域;另一方面,围绕上海或省会城市形成科技创新驱动力较强的上海-苏州-南通、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无锡、合肥-芜湖、杭州-宁波城市组团。

具体来看,上海在27个城市中处于龙头地位,科技创新驱动力的综合得分最高,在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载体、科技创新成果三个方面领军。2020年上海研发强度达到4%,位居第一;研发人员规模总量超过29万人。

对于四个核心城市南京、杭州、苏州、合肥,和2016年的表现相差不大。而且这几个城市在科技创新投入上具有核心实力,而且在科技创新载体上具有核心地位,并在科技创新产出上具有核心影响。

今年1月,南京发布《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这是南京连续第四年将“新年第一会”的主题定为“创新”,也连续四年发布市委“一号文件”支持创新发展。

苏州2020年GDP突破2万亿元大关。苏州“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对于杭州来说,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十三项重点任务的首要任务。

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一批科研机构的合肥,近年来发展快速。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合肥近十几年来的发展都踩准了节点,很好地把握了产业发展的规律和机遇。同时,有详细研究和前瞻性谋划,发展的主导产业相互之间形成合力,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也很重要。

作为第三层次的重点城市,芜湖、无锡、宁波、常州、南通、扬州、镇江这七个城市交通条件良好,具备良好的高等教育基础,在产业发展上已经拥有专业化的集聚优势,并在科技创新的各个领域,既积极接收领军城市和核心城市的对外辐射和溢出,又主动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改善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重点城市科技创新驱动力在结构上大多存在一些短板,但总体而言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今年年初,无锡发布了《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太湖湾科创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太湖湾科创城正式启动建设。

对于2020年GDP破万亿元的南通,去年7月空铁枢纽的建设已迈入新阶段。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通新机场的明确定位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该市“十四五”规划,加快构建以机场为核心,集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高效衔接、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轨道上的机场”,努力提升南通新机场在上海都市圈、长三角核心区的辐射功能,增强区域航空服务能力。

报告称,第二层次城市得益于省会城市的优势以及紧邻上海的大都市圈优势,是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的中流砥柱,并对周边城市具有中心辐射作用;第三层次城市得益于产业集聚及其在产业创新上的布局,是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的后起之秀和潜在空间;第四层次城市的产业结构总体上比较传统,农业仍有较大影响。